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中国风物 | 莫道萤光小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07-09 12:19

  “町畽鹿场,熠燿宵行。”初读《诗经·国风》,就被古代劳动人民唱述的萤火虫闪闪飞行之状所感染。每到夜幕降临,萤火虫与满月、草木结伴出现,似洒落人间的星,唯美悦目。

  古人称萤火虫为夜光、即炤、景天、据火、宵烛等,昆虫学家法布尔形容它是“满月里落下的银辉”,古希腊人称它为“提着灯笼的人”。

  我常回老家寻赏萤火,坐于萤光漫舞的竹林间,看它们忽明忽暗、时高时低,确信它们体内蕴蓄着五千年的文明之火。这平均寿命仅5天的萤火虫,用短暂的绽放照耀了漫长的夏夜,照亮了作家们的创作灵感。

  时间回溯到唐代,李白的《咏萤火》令人印象深刻:“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天愈黑,萤火愈明,其雨打不灭、风吹不熄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个健康向上、阳光率真的少年李白呼之欲出。

  虞世南的《咏萤》则给人以有益的启示:“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小小萤火虫,似乎微不足道,但它顽强地在暗夜发光,勇敢、轻灵地游弋于天地之间,执着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写此诗时,虞世南为弘文馆学士,他“志性抗烈”,笔下的萤火,不只是一只小小飞虫,而是有着雄心壮志、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是作者刚强忠直、胸怀不凡的人格象征。

  月下微光,树中流星,不热不燃,无烟无臭。古人认为萤火虫生于腐草之间,却“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晋书·车胤传》记载:“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夜读,后人把书房称作“萤窗”,隐喻苦读不辍,亦砥砺世人像萤火虫那样努力发光,自强不息。

  夜之萤,虽照不了方圆之地,却亦能映照自身行止。唐代诗人骆宾王在《萤火赋》中写道:“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同至人之无迹,怀明义以应时。”萤火虫携光华而自照,一身光明,一生光明,如有德之君子、无迹之至人,心中有尺,言行有度。这是在警示人们明人不做暗事,君子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萤火虫总以光华示人。鲁迅曾赞颂它:“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其实,这正如鲁迅自己,执笔为刀枪,逆风呐喊。

  著名词作家瞿琮在给志愿者创作的《萤火虫》里,演绎着它的精神:“如果我不能成为一颗星星,在孔雀蓝的天宇上放光;如果我不能成为一粒钻石,在天鹅绒的背衬下闪亮。啊,我愿是一只萤火虫,在漆黑的旷野里飞翔;啊,我愿是一只萤火虫,带给夜行人一点光亮。”

  谈到创作这首歌曲的初衷时,瞿老表示,“我是一个老人,现在的光可能很微弱,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只萤火虫,只要愿意发光,就能够给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一点帮助,给夜带来一盏盏闪闪游动的灯,去照亮每个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的人。”

  当一只萤火虫遇到另一只萤火虫,它们聚成“灯塔”“火炬”,就能给人们指引方向,送去光明。

  忽想起泰戈尔的诗句:“你微小,然而你并不渺小。”(陈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