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探索“四联五同”模式 下沉一线促振兴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蒋立文 黄海珍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0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三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基层一线,实地查看乡村振兴领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图为近日,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德保县那甲镇艾屯村查看引水项目管道铺设问题整改情况。 莫镇铭 摄
4月19日,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那甲镇艾屯村,只见流水潺潺涌入玉米地,一派生机勃发景象。
“河水恢复流畅,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艾屯村的玉米种植大户陈大伯长舒一口气说道。先前因河道堵塞,该村不少村民担心灌溉问题贻误农时。
今年3月初,百色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机关组成联合督查组,下沉村屯开展新一轮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监督检查。
在艾屯村,村级专项监督工作站站长农色兰详细介绍了走访时的所见所闻,“施工方在实施引水项目过程中,为了节省建设成本直接将引水管道从水渠涵洞里穿过,挤占了涵洞空间,枯枝烂叶堆积导致河道堵塞,附近几十亩农田的春耕灌溉成了群众的‘心病’。”
联合督查组随即实地走访查看,发现涵洞堵塞,上游水灾泛滥,而下游却滴水难求。在了解到该引水项目业主为该县自然资源局后,联合督查组确定由德保县纪委监委督促该局责令施工方重新设计布置引水管道,由那甲镇纪委跟进整改进度。不久后,施工方将占用涵洞空间的管道拆除,并焊接埋设于路面之下,群众的烦心事得以解决。
百色市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监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实落地是该市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任务。针对前期调研发现部分县(市、区)纪委监委监督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存在“依葫芦画瓢”“上下一般粗”现象,以及有的乡(镇)纪委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不会监督等问题,该市纪委监委探索开展“四联五同”监督模式。即采取“市级下沉、县级推动、乡级组织、村级落实”的“四联”方式,强化“共同培训强本领、共同蹲点督落实、共同监督‘一肩挑’、共同服务解难题、共同交流增质效”的“五同”措施,打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
“在实行‘四联五同’工作模式中,我们安排班子成员结合查办案件、日常监督、巡察反馈等,定期到各自联系的县(市、区)开展专题培训,分析研判当地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指导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制定监督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每季度组织三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村级专项监督专员开展蹲点调研,梳理难题顽疾,研究商讨对策。
为进一步帮助村级专项监督专员找准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该市12个县(市、区)纪委监委制发《村(社区)专项监督工作站工作手册》,对村级专项监督工作站的主要职责、工作权限、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等作出详细规定,并定期通过送教上门、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全市1893个村级专项监督工作站的监督专员跟进培训,每季度结合监督推进重点工作,制发监督重点建议(清单),确保工作节奏一致、监督力量集中、发现问题精准。
群众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阅卷人”,乡村振兴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
村级专项监督专员充分发挥本乡本土、熟悉村情民情优势,结合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的“码上监督”“廉情直通车”以及日常走访群众,及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突出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分类报送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机关,由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统筹监督推动相关部门解决,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近年来,百色市享受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各项叠加优惠政策,承接了大量的国家专项资金扶持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该市纪委监委以“四联五同”为抓手,汇聚市县乡村四级力量,围绕乡村振兴领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程项目、产业发展、干部作风等内容开展联动监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得益于“四联五同”监督模式,原极度贫困村德保县隆桑镇果甫村,挽回了流失的村集体经济资金。
今年3月,果甫村村级专项监督专员按照该县纪委监委下发监督重点建议中“村集体经济项目管理和运行”的负面清单逐一检查,发现该村集体经济报账员班某在保管村合作社卖牛所得款和保险理赔款期间,未在规定的5个工作日内将款项存入村集体经济账户,随即将问题线索上报隆桑镇纪委。
隆桑镇纪委核查发现,班某因长期沉迷“网络投资”,欠下巨额债务。为弥补亏空,班某私自挪用23.5万元村集体资金用于还债和消费。最终,班某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并被责令退缴挪用的村集体资金。
“我们在‘四联五同’过程中,对案件情况复杂、涉及金额巨大、涉案人数较多的乡村振兴领域重点案件进行提级办理,着力研究分析案件反映的典型特点及案发规律,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有的放矢、精准监督,不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据悉,去年以来,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共会同村级专项监督专员开展联动监督检查1.39万次,督促问题整改2027个,立案查处乡村振兴领域34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