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同心共筑美好家园 ——百色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述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记者 卢 茜 发布时间:2024-07-17 10:59
今年三月三期间,我市各族群众手拉手跳起欢乐的连心舞,共享文化盛宴、共谱团结华章。 □本报记者 覃蔚峰 摄
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
百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长期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认同,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近年来,百色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百色市贯彻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的实施方案》,以“五个家园”为抓手,全面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主动担负起边疆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团结奋进,美好生活日新月异
2018年,苗族同胞陈启海、壮族同胞黄阿条相继搬入隆林各族自治县鹤城新区46栋,从陌生人变成好朋友,大家常来常往,还一起打工赚钱,在县城扎了根。
鹤城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是由壮、汉、苗、彝、仡佬5个民族3372户脱贫户1.4万多人组成的大家庭。这里有楼房、广场、停车区、儿童乐园、社区医院、学校等完备的配套设施,搬迁群众与城区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保障。“社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有困难大家帮、有致富路子一起走的发展格局。”鹤城新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贵仲介绍。
这样的安置小区在百色还有很多。近年来,百色加强粤桂对口协作,深化对口帮扶协作,实施全区最大规模易地搬迁安置工程,完成4.15万套棚户区改造和4.6万套公租房分配,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34万人,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民族工作联动机制,构建互嵌式发展体系格局。同时,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模式,推动各族群众均等化享受就业、就学、就医、社保等公共服务。各民族群众在新的环境中和谐共生,共同建设守望相助的家园。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百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等工作相融合,持续夯实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大力培育新型生态铝产业、林业、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开放经济、县域经济、生态经济、消费经济“五个经济”,加大对民生投入力度,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了新路子。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排全区第三位。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了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顺应各族群众对绿色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百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如今,全市地表水、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森林覆盖率达73%。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以非常举措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完成耕地流出整改超1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99万亩。
民之安乐皆由治。百色还积极开展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应急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和团结、富裕、文化、法治、生态、智慧六个边疆建设,确保边疆巩固安宁。
文化引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红七军是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典范,他们大多是右江地区壮、汉、瑶、苗等各族子弟……”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纪念日,来自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团队组织纷纷走进百色起义纪念园,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中,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百色起义红色血脉,不断增进百色各族人民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百色通过发挥百色起义纪念园系列红色文化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带动作用,打造了百色起义纪念馆等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过程。近年来,接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游客超过400万人次。
各族青少年也走出“课堂”,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园、红七军军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看一次红色基地、听一堂红色教育课、唱一首红色歌曲“三个一”活动,在进一步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不断提升“五个认同”。
红色文化在百色传承不息,民族文化同样风情浓郁,精彩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同样加深了百色各民族情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从苗族“跳坡节”、广西三月三、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汉族“袍汤节”,各族人民同吃百家宴、同感民族情,到布局建设民族文化基地、同心文化广场,组建同心文化体育文艺团队,广泛开展群众性联谊活动,再到推出壮剧《百色起义》、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电影《秀美人生》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一直以来,百色坚持打造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断巩固,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此外,百色还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路径。出台《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线路、旅游项目、旅游商品,打造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品牌。深化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南昆高铁沿线城市的联系,探索建立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联盟,推动红色旅游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共同打造跨区域红色旅游线路和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同时,经常性举办山歌赛、跳坡节、民俗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大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相促相长,使各民族人心归聚,形成强大精神纽带。
创新思路,团结之花常开常盛
走进那坡县城厢镇达腊村,这里道路干净宽阔,房屋掩映在绿树红花丛中,让人心旷神怡。村党支部书记李康德说:“我们村有壮、汉、彝3个民族群众1539人,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和睦相处,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达腊村是百色民族团结创建的典范之一。结合区位特点和文化优势,百色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为载体,着力打造“一进一主题”“三带四线五基地”的创建模式,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新格局。
据悉,“三带四线五基地”即谋划布局右江河谷百里长廊、南部边境强基固边、西北山区多彩民族3条示范带,红色之旅、边关永固、牵手同心、黄文秀优秀品质4条示范线,以及百色起义红色革命、田阳瓦氏夫人为国抗倭、平果生态铝工业发展、“时代楷模”黄文秀优秀品质、靖西守边固防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5个宣传教育基地。
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2023年,百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德保县、靖西市、右江区百城街道文明社区、百色民族高级中学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5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如今,百色各族人民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了心中、融入了血液、铸入了灵魂。大家正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精神面貌,书写着在团结中奋进、在和谐中前行的新时代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