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九九重阳忆家风 敦敦父教暖心田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10-23 11:3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九月九重阳节,我总会想起王维的千古名句,总要温习父亲的家训。父亲的家训很多,其中影响我最大的是“忠、孝、善、勤”,伴我成长、行稳致远。

 

父亲的头一个家训,就是“忠”,忠党爱国、懂得感恩。父亲的这个家训,并不是空洞无根。父亲、母亲、我和妻子,我们一家都是共产党员。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导我,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人民的解放和富足的生活,要坚定信赖、拥护我们的党,绝对不能背叛我们的党。受此家训影响,我把“忠”铸于“魂”,忠诚党、忠诚国家、忠诚组织、忠诚事业,一路走来,我从“一穷二白”的农村子弟,成长为县里正科级领导干部。父亲还教导我们,“忠”,就是要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而知遇之恩最为贵,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谨记这一教诲,对工作,我尽忠职守、敬业奉献;对同志,我低调做人,互帮互助;对朋友,我真心相待、宽厚包容……就这样一路走来,我进步也越来越快。

 

父亲比较重视的,是“孝”,孝顺、敬老。记得1990年奶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父亲床前床后伺候着,母亲帮奶奶端屎端尿、洗澡穿衣。父母每天变着花样给奶奶做吃补身体。怕奶奶冬天冷,安排我陪奶奶睡,帮奶奶暖床暖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怨言。从父母身上,我亲身经历了“孝”的内涵,更懂得了“孝”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一个家族、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孝”的传承,是不可能和睦、幸福的。父亲常说:“屋檐水滴对滴”,你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你的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现在父亲在老家不愿离窝,母亲来我家帮我带女儿,我总教导女儿,奶奶勤劳、善良、脾气好,来照顾我们很辛苦、贡献很大,我们一定要对奶奶好。在此熏陶下,女儿非常敬爱奶奶,听话、乖巧,看到女儿的表现,我很是欣慰。

 

父亲经常教导我们,做人要“善”,谦和、心善。父亲虽然性格耿直、脾气急,有时讲话容易带刺伤人,但他刀子口豆腐心。他今年九月初四满整70岁,邻居、亲属都公认他做人正派、做事公正。受父亲的影响,我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我经常跟同事们交流,讲得最多的,做人一定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凡事以大局为重,做人以“和”为贵,学会换位思考、善解人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信任你、尊重你、支持你、帮助你。我也是讲话直、脾气急的性格,短时间内好像自己的人缘并不是那么好,但当我离开了县委办、组织部后,原单位都成了我温暖的“娘家”,比如离开组织部7年了,还有不少年轻同志知道曾经有个真诚、善良、写作能力强的老大哥,对我很尊敬、很信任。

 

父亲还有个家训,“勤”,勤劳、专注。父亲原是农民,他勤奋看书学技术,80年代他种的稻谷总是亩产千斤,名声大噪。后来当了村干部,37岁当乡干部,他做的工作总是排在前列的,这是他专注、用心、勤奋的结果,他的这个优点也深深地影响着我。我2000年在乡镇工作,开始学写新闻,天天骑着摩托车早出晚归采访和搜索新闻,回到家满身灰尘,晚上还熬夜爬格子,在《柳城报》发表文章从几十字短讯、到几百字消息、千字通讯,从版面边角、到倒头条、头条、头版头条,后来又调到组织部、县委办写调研报告、总结、汇报、领导讲话等。写出了有思想、有高度、有深度、有实招的文章,得到了领导和部门的认可。回想自己写作的成长经历,我始终坚信父亲讲的,勤能补拙,二十年勤奋、专注做一件事,练就了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本领。感谢父亲的谆谆教诲、用心良苦。“忠、孝、善、勤……”字字珠玑,是我们家的无价之宝,将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柳城县纪委监委 罗远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