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小小说|老王家的三套房

来源:百色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11-01 15:21

2016年仲春的一个晚上,我给组织上刚分配的结对帮扶对象老王打电话,打算第二天首次上门。

“欢迎欢迎,我家就在城厢镇永平村巴力屯最里面靠山坡这家。”老王回话,指点我进村的道路,约好中午见面。

第二天,我准时到了老王家门口。这是一间木瓦房,房顶上冒着袅袅炊烟。

见到我,老王很高兴,热情招呼我进门。

老王和妻子正张罗午饭。室内火塘烧得正旺,炊烟熏着腊肉,锅里炖着香肠,餐桌上摆着饭菜,正等我入席。房屋破旧,面积最多60平方米,用木板隔开厨房和一间卧室,空间低矮狭窄,令人透不过气。

“老王,你这房子危险,该推翻新建了,不然达不到脱贫标准。”我和老王正把《精准帮扶联系卡》钉在木门上时,看见两个女孩从邻居家走来。

“这是我两个女儿,大的在百色读大专,小的上小学。”老王介绍。

看见女孩子们边走边披上大衣外套,睡眼惺忪,一看就是睡懒觉、刚起床。我不禁问道:“你女儿怎么到邻家去住?”

“我大伯家没人住,我家太挤了,所以让我女儿借住。”老王答道。

邻居家虽是平房,但属于砖混结构,房间里刷了腻子,铺了水泥地板,住宿条件好得多。

第二次入户前,我先到镇人民政府帮老王申请危改指标,争取尽快建新房。

“王某某户,房屋结构为砖混结构,面积为80平方米,不是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信息员调取电子档案后说。

“不对吧,他家应该是木瓦房,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我要求信息员再仔细查一查。

“这是2015年驻村工作队入户精准识别认定的,没错,而且档案里有房产证存根图片。”

进了巴力屯,我没直接到老王家,而是先找村民问话。村民告诉我,老王家就是巴力屯最里面靠山坡那家砖混平房,旁边的木瓦房是他家老房子,早就不住人了。

“你怎么能给我来了个‘偷梁换柱’呢?”我有些恼火,质问老王想干啥。

“我是想多多争取政策嘛。”老王讪笑着。接到我要上门帮扶的电话后,他连夜把厨房和夫妻俩的行李搬进老房子,连腊肉香肠都没忘,目的就是想让新来的帮扶干部按照木瓦房的标准,为他争取更多政策。

“那天我两个女儿从家里出来,被你看到,我以为你早就发现了。”老王搓着手,不断地认错。

“老房子已经是危房了,不能住人,必须尽快拆掉,你这两套房,只能留一套。”虽然生气,但我知道观念的转变急不得。做通老王的思想工作,约定了拆房时间,我把最新的惠民惠农政策讲了又讲,才返程。

木瓦房拆除后,我动员老王养牛、种中药材,年年都申请满额的产业奖补,女孩们上学的“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政策一项不落,老王越来越信任我,事事都找我商议。

“搬迁之后,原来的砖混房必须拆掉,你可要考虑清楚。”2018年,异地搬迁安置项目“城南家园”动员报名,我又到了老王家,把搬迁的好处讲透,也提醒“一户一宅”政策要求拆旧房,复垦成为耕地。

“我们一家人商量好了,报名这次搬迁,从大山里走出去。”老王很快下了决心。搬迁后,老王夫妻俩加入了县城的水电工程队,订单接到手软;大女儿大专毕业后在县人民医院当护士,小女儿升学进了城里的初中。

“老马,明天是个好日子,我拆砖混旧房,你来不来看看?”2021年春天,老王的电话打了过来。

“恭喜你,我明天一定来。”从“偷梁换柱”,到主动配合拆房,我真心为老王的转变而高兴。

木瓦房、砖混房、安置新房,老王家的三套房拆了两套,只剩一套,但老王家却越过越红火了。(那坡县纪委监委 李心  马园舒)